朱元璋也是顺水推舟道:“那就由礼部安排使者去走一趟吧,尽快出发。”
朱标并没有开口说什么,也没刻意安排自己人去走这一趟,远在开京的蒋思德手中有朱标的手令,足以让使臣听命行事。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明面上的事情其实就是流程了,关键的都在暗地妥协谈判之中,朱标相信姚广孝会做好的,毕竟高丽世族虽然是地头蛇,但大明却是真正的猛龙,纵然暂且不过江,但也拥有绝对的谈判优势。
此事解决完后早朝就散了,朱标领着户部尚书侍郎们就朝着宫中内帑库房走去,户部的钱粮已经安排的差不多了,只剩下太子承诺的内帤钱粮了。
一通蒸腾之后,内帑看管太监们都苦着脸看兵卒差役们一箱一箱的往外搬着银钱,他们都替天家心痛,这个搬法,强盗看了都会流泪。
朱标看了一半就走了,虽然不是太在意,但这么看着属于自己的银子被这么搬走,还是有些难受,眼不见为净吧。
反正也不用担心别的,任谁也不敢贪污内帑的钱?
何况很快就有新的进账了,徐允恭常茂等人可不是白去北方的,随着北方日渐寒冷风雪连绵,蒙古各部对粮食布匹茶叶燃料铁锅的需求增大,开出的价格也是高的离谱。
商者趋利而行,纵然朝廷抓的严,但总不会缺利欲熏心之辈,毕竟只要成功交易一次,纵然会被边军层层克扣一些,但剩下的也足够他们一举成为豪商巨贾了。
何况还有不少北方驻守的勋贵将军们亲自出马的,如此一来虽然北方天寒地冻但商路却热闹的很,有偷偷摸摸的也有光明正大的,就看背后的关系硬不硬了。
朝廷派遣的御史台官员们收获甚小,但徐允恭等人却是收获满满,由利欲熏心之辈自然也有清正廉洁的,当然更多的是羡慕嫉妒恨的,自己吃不到肉别人家却顿顿大鱼大肉,实在是恨啊。
不过在如何也是有默契的,知情者不可能将此事汇报给御史台的文官,因为文武分立天然就有矛盾,那些人可以背叛某个人但却不能背叛自己的阵营,否则往后就身无立锥之地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