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他回头看过去,宋琰就拿起昨夜的账本,跑出门去了。
年长的爱人伸手握了握自己微微发热的脸,摇了摇头,左右待会就要一起吃早饭,吃完早饭还要一起讨论纺织厂的事情,她现在跑了有什么用。
应劭一边这么想,一边带着笑意走出了房间。
“招收年纪小一些的公子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只是这边的人们会允许她们还未婚配的儿子出来做工吗?”早饭过后,应劭跟宋琰呆在书房里,继续讨论昨天没商量完的计划。
应劭不得不承认,前一天晚上自己确实是走进了一个误区,分批招人的计划听上去不错,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当地的风俗问题。
“这个倒没什么要紧的。”这是肃北县的程冲县尉家的郎君、县衙的文书李墨,早上吃完饭之后两人本来是想请县尉程冲到宅邸商量一下在本地开工坊的事情,谁想到县尉早上不在,文书听初三说完来意之后,自己跟了过来。
“风俗的事情两位不用担心,”李墨指了指刚刚宋琰写下的招工要求,笑道“肃北县没有那么多讲究,除了前几年朝廷派来戍边的几户人家之外,本地人都是以实用为主,能让自家小儿子学门手艺,再有些额外的银钱,对谁家来说都是好事,说出去街坊们只有羡慕的。”
应劭想起来这里确实是与都城不同,便点了点头,对李墨道“既然这样,那我二人就放心了,多谢李郎君。”
李墨却开口道“关于这件事,我也有要拜托县尊的地方。”
宋琰眨眨眼,看了看一脸平静的应劭,道“文书不必多礼,有什么事情直说便是。”
李墨吸了口气,难得的有些忐忑道“我家有三个小儿,最小的也已经有十三岁,正是可供驱使的年纪……”见他说的有些犹豫,应劭便笑着开口道“既然这样,那不妨请三位公子到纺织厂领个职位,正好也算是告诉街坊们,我们这个厂子能让人放心不是。”
见应劭说的豁达,李墨感激的点了点头,觉得这位县尊郎君着实是宽容温和,值得交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