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3章 家事 (2 / 3)

作者:安化军 最后更新:2021/12/13 12:25:05
        见儿子在韩月娘的怀里已经睡着,杜中宵叹了口气:“儿子能跑能跳会说话了,我才见上一面,说起来,这官当得也没什么意。今日回到家来,这小子怎样都不肯认我。”

        韩月娘笑道:“他从来没见过你,如何敢认?官宦人家,这种事情常见,也没什么。”

        虽然不跟杜中宵在一起,随着杜中宵官职晋升,韩月娘的地位也水涨船高。附近州县几个有人做官的人家,经常互相走动,对官场的事情并不陌生。特别是韩绛跟杜中宵熟识,他家在许州买了地,在本州安下家来,两家走动更加频繁。

        韩家是本朝顶尖的大族,韩亿以进士起家,前朝宰相王旦的女婿,以太子少傅致仕,前几年病逝在许州。八个儿子,现在已经出了四个进士,前途不可限量。韩月娘眼里,韩家就是自己的榜样。只盼着杜中宵也能与韩亿一般,位致宰辅,把儿子也教育成材,成为那样的大家族。

        这个年代,要想富贵相传,除了世代与皇家联姻的将门,其他家庭就需要诗书传家,最好每代都出进士。一旦进士断了代,哪怕有祖荫,两三代间就会衰落下去。太祖太宗的时候,赵普何等风光?这才不过两三代间,其家族已经湮没无闻。只能皇帝偶尔想起赵普的功劳,赏给他的子孙碗饭吃,封个小官。是以在韩月娘的眼里,韩家这种一代出几个进士的,才是前途无量的高门大第。

        将门就不一样了,便如跟杜中宵关系不错的王凯,依靠祖荫做官,遇到战事飞速升官。不但沿续了门第,还给后代打下了基础。孙子王诜是附马,就是历史上高俅赖以发家的小王太尉。

        有了这种认识,对于自己的儿子,韩月娘从他会说话开始,就教着读书。奈何自己水平有限,教不出什么来,为此韩月娘忧心忡忡。跟杜中宵夫妻团聚,韩月娘最觉得欣慰的是儿子有人教了。虽然杜中宵的学问貌似也不怎么样,便会考进士啊,教会儿子这一招就足够了。

        喝了茶,杜中宵与韩月娘说了一会闲话,实在顶不住,又昏昏睡去。

        第二日一早,杜中宵跟杜循和韩练在家中闲话。

        杜循道:“去年听了你的话,我和罗景两个到川蜀走了一趟,看那里制蔗糖。川蜀土地肥沃,雨水不缺,端的是天府之国。只是地狭人稠,买地可不容易。只是种甘蔗,听说并不需要平地,便在资州也了些山坡地,雇了一个主管,看着庄客种甘蔗。等到过些日子,收甘蔗榨糖的时候,我再去看一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