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8章 淮南易主 (2 / 6)

作者:南无臭蛋 最后更新:2022/10/3 2:47:15
        第三,是“宣州系”。

        这里囊括了与孙儒争夺扬州、吞并宣州的新鲜血液,并以孙儒旧部居多,如柴再用。

        最后,到淮南寻求政治避难的如朱瑾、滞留并改投淮南的河东将领李承嗣、与杭州钱镠拉锯战中的降将等等,因其冗杂且政治能量薄弱,故而不再另立门户,而以其归顺时间划分到上述三座山头中。

        经过粗略的梳理,不难看出,在目前淮南集团内部的三座主要山头中,资历最浅的“宣州系”人数最为众多,是集团的主体组成部分,社会的中坚力量;“扬州系”资历虽然较早,在集团内的地位却是最低,因为他们多是迫于无奈而加入淮南集团,认同感、归属感一直饱受质疑;“庐州嫡系”虽然根红苗正,但其始终是杨行密的心病,因为这些元老们恃功自傲,常怀叛逆。

        杨行密的管理思路也很明显:对劳苦功高的“庐州嫡系”予以打压遏制,对“扬州系”用心安抚,对“宣州系”则是大力提拔。无论是封建诸侯还是企业领导,亦或是民间团体的什么班主、社长,都离不开这种管理思路。

        道理很简单,“宣州系”认为,他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杨行密给的,所以会发自内心地感恩杨行密,全心全意地维护淮南集团的利益,拥护杨行密的统治;而“庐州嫡系”则认为,杨行密的一切都是他们给的,没有他们的帮助,杨行密会有今天?淮南集团会有今天?

        例如某民间团体,历经多年摸爬滚打,终于闻名全国之后,某些元老对薪资待遇颇感不公,于是宣布退出,而班主却力捧一个没有门户、没有背景、没有根基的徒弟,正因其是“三无”产品,才会对该团体、该班主产生强烈的依赖,但凡他脑子不短路,就该清楚,一旦他背离该团体,将一夜之间被打回原形,变得一无所有,所以无论他日后有多红,也不会像前几个师哥那样出走。

        周隐不揣冒昧,居然在杨行密面前力推“庐州嫡系”的刘威,而否决杨行密的长子。看刘威的职位,小小的一介刺史,这位最早追随杨行密、夺得庐州、打败孙儒、夺取扬州、奠定淮南基业的元老旧臣,时至今日居然只是一个小刺史,这足以说明杨行密对待“庐州嫡系”的态度。

        听到周隐这么说,杨行密震惊不已,竟然呆呆无语,不再说话。

        即便杨行密多年来对“庐州嫡系”进行刻意的打压、遏制,但刘威仍然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刘威的声望已经高到可以振臂一呼,就篡夺自己基业的地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