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00章 维稳 (2 / 3)

作者:南无臭蛋 最后更新:2022/10/3 2:47:15
        这里还要多说明一句,真正出兵荆南的是朗州雷彦恭和潭州马殷,所以荆南之地也是被这二人实际控制,而襄州赵匡凝连年向朝廷缴纳贡赋,以忠臣面目示人,故而表奏其弟赵匡明为荆南留后,朝廷也是乐于借花献佛,慷他人之慨,让赵匡凝兄弟与朗、潭二镇争夺荆南。所以成汭投水自杀之后,荆南地区的战火仍然持续。

        为了巩固自身,赵匡凝西结西川王建,东联淮南杨行密。襄州赵匡凝这一系列的举动,都是在削弱朱温的势力,这是朱温无法容忍的。

        不过朱温并没有放弃对襄州的幻想,毕竟赵匡凝之父赵德諲是最早归附朱温的开明之士,赵匡凝体内有红色基因,可以算是“根红苗壮”的“汴二代”了,值得争取。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

        在弑杀昭宗之后,朱温派使节到襄州,试探赵匡凝的态度。赵匡凝对使节痛哭流涕,痛心疾首地说道:“我深受国恩,不敢有别的想法。”

        朱温的幻想破灭了,他不可能依靠温和的手段向长江中游渗透势力,只能通过武力强势介入。

        为了顺利南征,朱温先要平息内部不安定因素,以防后院起火。所谓“内部”也可细分为地方和中央两大方面。

        地方上,他最担忧的当属青州王师范。

        青州王师范投降朱温的时候,手中仍握有十万重兵,青州诸将意志坚定、斗志昂扬,尚有一搏之力,只是因王师范的弟弟王师克被汴军生擒,王师范才因私废公,坚决投降。也正是由于他的实力雄劲,所以在归降之后仍然坐镇青州,朱温不敢贸然移镇,距今已有一年的时间。

        如今,朱温决意南征,必先稳山东。朱温找来最能言善辩的大谋士李振,希望他可以用三寸不烂之舌把王师范粘来。

        李振领命,疾驰青州。

        王师范不敢怠慢,老老实实地交出了节度使、观察使的官印及库房钥匙等物品,表明自己愿意接受人事调动,绝不贪恋青州节度。

        然而面对全家移居汴州的要求,王师范表现出了预料之中的抗拒,在李振面前痛哭流涕,苦苦哀求,说自己不仅是戴罪之人,更是朱温的杀侄仇人,离镇入汴,定遭杀身之祸。祈求李振救命,让自己留在青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