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02章 朱温南征 (2 / 6)

作者:南无臭蛋 最后更新:2022/10/3 2:47:15
        再说流亡的赵氏兄弟。

        赵匡凝到了扬州,杨行密用略带讥讽的口吻跟他开玩笑,说你坐镇襄州的时候,长年累月地资敌助盗,如今被贼人打败,倒来我这里避难了?

        赵匡凝正色道:“诸侯向朝廷缴纳贡赋,职责所在,怎么能说是资敌助盗?正是因为与贼人势不两立,所以才来归附。”

        能把脚踩两只船、反复无常说得如此清新脱俗,着实令杨行密刮目相看。

        当时,唐室倾微,诸道藩镇常不上供,“惟匡凝昆仲……贡赋不绝”,赵氏兄弟积极向朝廷缴纳贡赋,这是不争的事实。而朱温完全控制了朝廷,所谓的朝廷贡赋一分不少地全部落入朱温的口袋,这也是事实。

        基于此,杨行密才指责他“资敌助盗”,而赵匡凝采取了避重就轻、上纲上线的策略,强调自己是遵纪守法大大的良民。

        事实是,赵匡凝脚踩朱温和杨行密两只船,一方面借用履行藩镇缴纳贡赋义务之名,光明正大地向朱温交“保护费”,朱温则在朝堂上盛赞赵匡凝的忠君之举,上表朝廷给赵匡凝同志加官进爵,以示嘉奖,这就是他与朱温之间的默契;另一方面,赵匡凝东结淮南,与杨行密眉来眼去。

        而赵匡凝所处的襄州忠义军,是重要的战略要地,于是他也成为朱温与杨行密争相拉拢的对象,也得以在两位大佬之间左右逢源。

        我个人对他唯一的好感就是他的“藏书家”身份,赵匡凝喜欢藏书(不知道是否也喜欢读),藏书数千卷,当他撤离襄州的时候,曾放了一把大火,焚烧军政总部,却没有把这些书籍付之一炬,杨师厚入城之后,将数千卷藏书转移到了汴州。

        无论如何,杨行密对赵匡凝表现出了应有的宽容和大度,毕竟雄才大略的杨行密也要为世人做出表率,于是厚待赵匡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