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19章 前蜀亡国 (2 / 3)

作者:南无臭蛋 最后更新:2022/10/3 2:47:15
        通过这几组数字可以看出,前蜀的国防力量形同虚设,真的是望风而降。同时也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作为征服者的后唐军队所面临的隐患,这么少的人来控制这么大的地方,万一有人降而复叛、振臂一呼,不甘亡国之人云集响应……

        成都城内,李继岌和郭崇韬的脸上看不到半点喜悦,反而比先前更加忧虑。

        如何快速消化一个政权,这是亟待李继岌和郭崇韬来解决的。在政治斗争这条看不见的战线上,郭崇韬再次临危受命,挂帅出征。

        消化前蜀,有一个人至关重要,他就是王宗弼。

        王宗弼的出现让郭崇韬减轻了不少工作,在贪婪的驱使下,王宗弼无意间充当了郭崇韬政治斗争的急先锋。

        在前蜀最危急的时刻,王宗弼发动政变,并向后唐献城投降。然而王宗弼的所作所为都是在维护自身利益,他没必要更没可能真心效忠于后唐。

        其实这也无可厚非,维护变节投降者的既得利益,也是统战工作的重要一环,否则谁会弃暗投明?大家都是成年人,各取所需而已,何谈感情二字。

        王宗弼发动军事政变后,第一时间对宦官集团举起了屠刀,诛杀了宋光嗣、景润澄、李周辂、欧阳晃等宦官,把人头装进木匣,打包送给李继岌,说他们是祸国殃民的大坏蛋,前蜀就是被这些大阉人搞乱的,他们迷惑君王,罪不容赦。

        随后,王宗弼又将成都府尹韩昭等阿谀谄媚之徒诛杀,人头挂在闹市示众。

        作为“养子帮”核心人物、“养子一哥”王宗弼在送出降书顺表之后、在亡国前夕对宦官集团和无耻文人集团大开杀戒,展开政治清洗,显然不是为了匡扶前蜀江山社稷,也不单单是寻仇报复,而是为自己捞取更大的谈判筹码,让自己在正式投降之前掌握更多的实权,以换取投降之后相应的待遇。

        宋光嗣和韩昭分别是宦官集团和文官集团的领军人物,掌握的政治资源最丰富,理所应当沦为王宗弼的猎物。随后便顺理成章地把斗争扩大化,王宗弼看谁不顺眼,谁就是“蛊惑圣上”、“祸国殃民”的奸臣,一律诛杀。

        其他权贵们全被吓破了胆,如徐延琼、潘在迎、顾在询等,他们非常识时务,倾家荡产,奉献出了全部财产、美女,放弃了手中的全部权力,苦苦哀求王宗弼饶命,这才免于一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